首页 >文渊(小学版) 2020年-7期
文献列表封面/目录/封底页评论
  • 11

   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

    作者:关 杨杨铁军页码:6-7

    摘要:新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特别是作为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。如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,即使不少高校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,也在积极地向这方面转变,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,还有众高校一些仪器的使用频率低、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,这些都大大阻碍了高校培养出出色的创新型人才,本文拟对当前高校的穿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,为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。

  • 12

   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探析

    作者:李新萍页码:7-7

    摘要: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展,尚未大学教师队伍当中的重要队伍,高校思政教师有着重要的地位,高校思政教师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承担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、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责任。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,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,他们的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,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,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,从而令自身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。

  • 13

   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与思政耦合创新探究

    作者:刘 真页码:7-8

    摘要:我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,新时期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,就业压力也随之不断放大,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近年来讨论热点,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,成为现阶段教育研究者的主要任务。思政耦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理论,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的就业竞争力,使学生不再对就业产生排斥、抗拒心理,从而提升自身综合水平。在思政耦合理论下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,需要相关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困境,帮助学生找到职业方向、做好职业规划,使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、融入集体,从而在岗位上发光发热、找到职业认同感。就现阶段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,思政耦合理论应与时俱进找到教育突破口,高校应构建高品质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学生应怀抱平常心从容面对毕业与工作。基于此,本文将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境展开分析,在科学认识问题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思政耦合创新措施,希望以此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,以此为社会与企业输送高精尖的现代化人才。

  • 14

    试析网络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

    作者:汪 希页码:8-8

    摘要:随着科技的发展,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,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。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也越来越高,这对大学的辅导员来说是一个难题。基于此情况,本文就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,及对辅导员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。

  • 15

   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

    作者:周生娣页码:8-9

    摘要: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模式应具有新时代新社会发展的特点,更应符合新时期高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和生理发展特点。创造创新高效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式和方法是时代之必然,更是促使思政工作更具实效性的关键举措。基于此,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党员思政教育模式的创造创新方法,希望可为广大业内人士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。

  • 16

    当代大学生扶贫政策认识路径探析

    作者:王 楠 王颖慧页码:9-10

    摘要:中国已经走过71年建设历程,41年改革开放历史,扶贫脱贫始终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战斗任务,让亿万人民摆脱贫困、共享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福祉更加成为党和国家永恒的动力。经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发展,我国最终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扶贫脱贫之路。这使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。本文通过文献分析、调查问卷、访谈等方式,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扶贫脱贫政策、落实情况以及参与形式的认识不足。深入了解我国扶贫政策和参与脱贫攻坚,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,同时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,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。

  • 17

    十八大以来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评估——基于CNKI 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

    作者:陈淑苗页码:10-10

    摘要:通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,梳理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于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,进行综合知识图谱分析,发现对于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热点集中在的核心要义挖掘、高校劳动教育价值意蕴探究和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。同时,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;内在价值逻辑和创新实践路径等是高校劳动教育的前沿论域。

  • 18

    “立德树人”与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

    作者:周冰洋页码:11-11

    摘要:在十八大的会议中,明确的提出了“立德树人”的教学任务,并且对于“立德树人”的教学任务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,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“立德树人”当中的意义与作用的同时,并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来发挥好高校图书馆“立德树人”的功能。

  • 19

 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问题探析

    作者:何飞红陶友红页码:12-12

    摘要:为了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进步,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问题,将其视为创新型大学生人才路径的必然选择。思想政治教育在个性化培养中占据极其关键的奠基作用,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随着个性化内容不断创新。

  • 20

    互联网+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

    作者:李 卓页码:12-12

    摘要:高校教育中除了给予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知识技能之外,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行培养与提升,帮助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。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,文中对其在互联网+模式下的具体教育工作开展方式进行了探讨。